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们共同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心愿。
在今天,4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在世界各地举行悼念活动。
在今天,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南京,讲述他们的公祭日故事。
我校全体师生通过升旗仪式也举行了隆重庄严的纪念活动,缅怀南京大图书中的无辜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激励同学们要牢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以下是我校高二(12)班王子旭同学的演讲。



在历史中的十二月,是足以令人刻骨铭心的“一二九”纪念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当我们走出浩繁的史海,满腔沸腾的热血便在心中涌动,久久不能忘怀。
八十多年前的十二月九日,无数的青年学生涌上街头,他们挥舞着稚嫩的拳头,高呼着“反对华北自治,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的铮铮口号,向着无边的黑暗发出了由衷的呐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传唱开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一条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这场运动中开始形成,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的中心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样,今年的十二月,也将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八十周年的公祭日。届时,我们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将参加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八十年前,当南京城门被攻破之时,当日军的铁蹄踏上紫金山麓的土地之时,无数手无寸铁的军民顿时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惨无人道的屠城开始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更是进化论发展历程中一个难以想象的反倒。二十年前,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以毕生心血完成的《南京大屠杀》,它以详实的档案资料,多角度得真实描写,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无比黑暗的年代。历史终将是公平的,无论是如今日本右翼分子的故意掩盖,还是一些西方政客的歪曲解释,历史将公正地记下这场罄竹难书的人间灾难。
当我们整理思绪,纵观古今,俯瞰中外,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无不遵从者“吾爱家,更爱国”的信条。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际舞台上冉冉升起时,在千万里之外的太空中飘扬时,我们的心中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感动。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均源于何处呢?这便是我们所共有的爱国情怀。
在我们的意识中树立“家国情怀”,是爱国最直接的表达。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江泽民主席曾引用林则徐的话告诫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需要有担当,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做到像北宋的范文公那样,“居庙堂之中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虽然我们做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我们在学校,在社会,能够就爱那个我们的祖国视为自己的家园,誓做家园的卫士与栋梁,在各行各业中各尽其职,这便是爱国的真正表现。
此外,爱国更需要我们拥有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引用龚自珍的话告诫全党:“亡其三国,必先去其史。”的确,我们的祖国在经历了无线辉煌与成就的同时,同样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中,尝尽了不进则退,闭门造车的苦果。从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的鸦片战争知道一千九百四十九年新中国的诞生,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无数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割让台湾,香港,澳门,旅顺等七子的苦痛与抢占十三年的滚滚硝烟,使我们的祖国在苦难中成长,如同大河之滨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纺着疲惫的歌,更如同矿井上已被重置的矿灯,却仍在黑暗中摸索。回顾历史,我才能够不忘初心,才能够重振无穷无尽的力量,去迎接新的时代,拥有正确的历史观,我们才能对我们的祖国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以实际行动热爱我们的祖国!
如今,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与硝烟,但依旧任重而道远,毛泽东主席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我们被多元的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所眼花缭乱时,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爱国情怀,更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更需要警惕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威胁,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用真实的行动来践行爱国的情怀,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让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向世界展现我们崭新的姿态吧!(文:李郁)